【卫浴网】约访赵琛,三顾而得。赵琛笑评说:你不介意做靠前个写卫生间的记者,我可不大愿意做靠前个因为“卫生间设计”被采访的教授。
赵琛,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,国家精品课程“品牌学”负责人,主要担任品牌学、广告史学等设计课程的教学、科研工作。十几年间,他借着出国讲学交流的机会,“不务正业”地拍摄了很多设计精巧的国外卫生间洁具照片。赵琛称,这些别具匠心的卫生间和洁具设计,很好地贯彻了“用设计改变人的习惯”的设计理念,更体现了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。
常遭忽视
设计卫生间难出名
A
这样的尴尬也许曾经困扰过你。
比如,你在走廊里经过时,随便看上一眼,会发现竟然可以看得见卫生间里的小便池;比如卫生间的窗户又大又明亮,对面楼办公室里正有女性看过来;比如,你去了一个几十张大桌子的餐厅,方便时会发现卫生间比一张桌子都还小。
赵琛说:“我们的思想意识里,都关心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,卫生间一般都是被忽略的角落。即便是修卫生间,也是以大、以豪华为美,往往却忽视了功能性和与人方便的细节。”
为什么会这样?
“在国内,建筑的设计和装修是分开的。设计师在设计时,关注的是建筑外观怎样美观大方,他不会考虑这里是卫生间,要考虑私密性,要设计小一点的窗户。而且你设计一个卫生间,设计得再好也出不了名,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关心卫生间里的小便器,是不是在门外就能看见,更没有人关心这个卫生间的设计是不是足够人性化。而在国外,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大楼时,是要细致到连门锁用什么样的都要考虑到的。”
风气之先
中国汉代就有坐便
B
提到卫生间的人性化,赵琛说,中国古人其实创风气之先,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,中国就已经有了带扶手的坐便。
在河南发现的西汉梁孝王王后墓中,就发现了坐便。便池右侧立一石质扶手,镶于便池后立石板中,坐便池上有两块靴状画像石,其上画有楼房、常青树和几何纹图案,就外观形制而言,该坐便已不亚于现代装饰豪华的坐便池。
明末清初佚名者所作小说《掘新坑悭鬼成财主》,详细描述了穆太公靠着修厕所发财的经过,其中还着重描写了当时的厕所的装修、装饰之独到精巧。
文中有这样的描述:“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,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,墙上又粉起来,忙到城中亲戚人家,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”;“粉得像雪洞一般,比乡间人卧室还不同些”;“壁上花花绿绿,较惹人看,登一次新坑,就如看一次景致”。
这样的厕所,即使放在今天,也可以算作级别高的标准了吧?
“你不能说中国的厕所没文化,只能说缺乏传承和发扬!”赵琛说。
精彩创意
设计改变人的习惯
C
赵琛认为,与国内的卫生间设计理念不同,西方人设计的厕所,较大的优势就是体现了“用设计改变人习惯”的设计理念。
赵琛说:“中国设计的卫生间里,墙上通常写着"便后请冲水""大便入坑、小便入槽"等字样,但还是不能有效解决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,甚至旁边的白纸上写着"便不冲水,可恨可憎",上厕所冲水的行为甚至已经上升到了道德高度。”
不过即便是这样,国内卫生间的上述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“我们用许多文字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,国外同行在设计上的一点小小创意便解决了。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小便器里,设计师设计了一只苍蝇图案。从小就好此道的男人们,为了瞄准苍蝇很自觉地就向前迈了一步,很容易地就解决了"小便入槽"的问题。在韩国,我也见过类似的设计。”
“在一家快餐店,设计者在小便池的上方贴了一则小笑话,笑话的字写得很小,人们在靠近读笑话的时候,问题也就很自然地解决了。”
赵琛给记者提供了许多设计精巧的国外卫生间照片,说起这些照片,赵琛就笑:“其实在卫生间里拍照片总是不大方便的,为拍这些照片闹了不少笑话。”
赵琛说,一次他在荷兰某处卫生间里拍照片,快门的咔嚓声之后,一众老外皆惊惶,“和羞走,倚门回首,都把相机找”。